改變從現在開始

admin 15 / 02 / 2018 2,441 觀看
改變從現在開始

人生就像寫作,開頭一筆最難寫。有時候需要苦吟之後落筆,遺憾和不滿意處,總想能有一次機會重新改寫。可是人生沒有重來,從生下來那一刻開始就註定了不能回頭和修改。只有用心、認真地寫好了每一個詞,每一個段落,全篇才會精彩。

人生既短暫又漫長,因為當一個人的生命即將結束時,他就會覺得說,我的生命何其短暫;然而當一個人受痛苦時,他又會覺得說,人生何等的漫長,不如早些結束為好。所以,縱觀一個人的一生,關鍵往往只有幾步,甚至一步之差,追悔一生。

中國俗語有一句話說:“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一個人,今天似乎還是樣樣不缺,明天就可能變為一無所有。工作的變更、婚姻的危機、親朋的離世、或是自己健康的衰殘,往往是突然臨到,使我們手足無措,無可奈何。尤其是在當今的社會中,生活節奏快,變化大,競爭力強,讓人的心靈無可安息。又要為自己的生存、生活而掙扎,為升遷而奮鬥,並無安全感,這樣,自然內心沒有安寧。

智慧需要尋覓,尋覓一生中我們最需要的追求,希望我們能看的更長遠看到未來我們最需要的人生追求,不是利益、不是迷茫,而是最需要的信仰。

有人會說:“人死如燈滅,人一死是一了百了,死後就什麼也沒有了。”其實不是這樣,大哲學家蘇格拉底說過:“如果死後沒有生命,人生的價值和意義都無從談起。”當今的世界上充滿了罪惡和不公正,如果死後沒有生命,沒有審判,宇宙中就沒有任何正義和公道而言了。

人類的生死之謎,尤其是死後有無續存的問題,關係到每個人最切身、最根本的利益,對它的解答,是人們決定人生態度、人生目標、建立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和倫理觀的基石。正如《中國哲學發展史》一書中所說:“人死後,是否還有某種生活?如果沒有,那麼人生中的善惡還有多少意義?”而社會、人類群體對這一問題的各種解答,成為了整個社會人類文明的各種出發點和基礎。從某種意義上講,對人類生死之謎的正確理解,要比衣食住行條件的改善、工業新產品的發明等具體問題,更為現實,更為重要。

當有人問哲學家列夫˙托爾斯泰什麼是信仰時,他說:“信仰就象與人類生活相伴的東西一樣,是生活的資本。所以,當一個人做出了正確的選擇,邁入信仰的真境花園,他就獲得了最真實的生活資本”。

要想改變一個人的認識,就要改變他的思想,如今人們的思想變成了實用主義、拜金主義,也就形成互相猜忌和對立。在金錢萬能的誘導下,人們勾心鬥角、巧取豪奪、鋌而走險。孰不知,一旦人們的思想變得殘酷,就會引起社會的混亂和人類的危機。要想改變這種狀況,唯一的辦法就是使人們樹立起正確的信仰。如何才能樹立起正確的信仰呢?那就是“捨棄了應該捨棄的,抓住了應該抓住的,這個世界上還有什麼比抓住了正確的信仰更幸運的呢?

人生的價值是建立在正確信仰的基礎上的,信仰的目的就是對未來世界的正確認識和美好追求,一個人信仰的正確與否,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一個人發展的可能性。一個沒有正確信仰的人會失去把握自身命運的機會和動力。一個有正確信仰的人會為自己的信仰而調動自身的一切力量,也會把這股力量集中到既定的目標上,其知識、能力和內心世界都會得到很大的充實、提高、昇華和完美。一個人能夠樹立正確和堅定的信仰,就樹立了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生命才有意義和價值!

信仰最重要的原則就是要認識清楚人類生存中必然要遇到的崇拜誰的問題,這個問題是任何人都不能回避的,是每個人遲早都要面對的。就是那些自稱什麼都不信仰的人,其實他們也在隨時給自己樹立偶像,他們並不比面對泥塑或畫像磕頭的人高明多少。古往今來,有多少人帶著信仰錯誤的遺憾結束了他們的生命。人的生命中無論缺少什麼都是可以彌補的,惟有失去了正確的信仰和正確的人生道路,才是最遺憾、最致命的。

我們所處的時代是一個前所未有的時代,在解決了基本物質需求之後,社會大眾對精神的需求呈現出空前的渴望。各類宗教受到普遍的關注,人們迫切地希望能夠尋找到一個正確的、符合科學、符合人性、符合倫理的宗教,以便彌補自己思想的空虛和迷茫。

崇拜獨一的造物主安拉,全宇宙真正應受崇拜的主宰,能夠使人們得到充實、和諧、高尚的生活。造物主安拉造化了人類,祂賦予了人類認識、思考及理解的天性,給了人類辨別善與惡的能力和對事物自由選擇的意志。你可以選擇改變自己的人生,從現在開始不再迷茫。

每個人都會死亡,人們卻忽視了這一天的到來。 如今的人們只顧了今世的奢侈與享受,從而忽視了後世的突然降臨。你的人生末日究竟是那一天?面對這個末知數的日子你準備好了嗎?
所以,朋友!將來如何,完全在於我們今天的選擇,選擇改變我們的人生態度,改變我們的生活方式,改變就從現在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