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 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信仰宗教有什麼好處呢?我很幸福,不需要宗教信仰?

    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信仰宗教有什麼好處呢?我很幸福,不需要宗教信仰? 首先,這個問題不是關於個人的幸福,這裏的問題是:我們在生活中存在的目的到底是什麼呢? 第二:我們在生活中存在的目的,不僅僅是為了獲得個人的幸福。我們有時候不幸福,很可能有疾病或其他一些問題,如失去親人,失去幸福。 第三,我們注意到,有很多人非常富有,而且不缺乏任何物質,但最後他們選擇了自殺。 第四:如果你現在很幸福,但誰會保證在死後也會幸福呢? 你會告訴我,死後沒有復活嗎? 如果死後沒有復活,那麼公平正義就沒法實現了。 有很多人抱怨生活是不公平的,有壓迫者,有不負責任的當權者,有無辜和被冤枉的人。 偉大的真主向我們許諾了,他會獎勵每一個做善事的人,懲罰那些不義和作惡多端的人,直到公平正義得到實現。 如果死後沒有復活和清算,那麼生命的意義是什麼?信仰偉大真主存在的意義又是什麼?偉大的真主是公平正義的,他向人類許諾,會獎善懲惡,真主並沒有徒然創造我們,也沒有像一些人所說的那樣拋棄我們。 清高偉大的安拉說:“難道你們以為我只是徒然的創造了你們,而你們不被召歸我嗎?”

    閱讀更多
  • 如果造物主存在,那麼是誰創造了安拉?

    如果那裏有一個造物主,那麼是誰創造了安拉? 答案:眾所周知每一個屬性都有特定的意義,比如說就像(出生),她是跟女人有關系的。假如我說是男人生的,肯定是不合理的!如果我們明白了每一個屬性所擁有的跟其他屬性不混淆的特定的一些意義,我們將會明白“是誰創造了安拉?”這個句子中的邏輯的錯誤。因為他就像我們說:是誰創造了造物主?因此,宗教的初始造物主的屬性是創造而不是被造。所以此處在造物主和被造物之間產生了混淆,及造物主成了被造物,沒有了造物主和被造物的區別!要知道造物主和被造物的屬性確實是不一樣的。 比如,有人問是誰創造了造物主?我們說是1創造了他。這是一個很明顯也很符合邏輯的問題,他會繼續問,是誰創造了1?如果我們說是2,那問題將永無止禁,是誰創造了2?是誰創造了3?以此類推,我們就進入了個連續迴圈無結果問題中!這意味著造物主只創造不被造。 為什麼我們看不見真主? 答案:這個問題是眾多問題中的一個,當我們明白我們在這個今世所生活的目的的時候,就會知道這個今世的生活是來自真主階段性的考驗。他以智慧和自由的意志,自由的選擇使我們優越。以便我們中的每一個人以自身的實質去行善或作惡、改善或破壞。信仰安拉的人,安拉以智慧給他施恩,在跟真主的聯繫中正確的使用他。否則他就會以安拉賜予他的智慧否認安拉,或者否認他的存在。 如果我們看見真主,信仰真主的考驗又是怎樣的? 答案:根本上來說,信仰是看不到也感覺不到的一個東西,就像比賽之前你對兒子說:“我相信你一定能夠成功”,此處的這個能夠不是可感知的,但是你相信它的存在。而相反你不會發現有人說:“我相信太陽是存在的”,因為人們都可以看到它!因此信仰這個詞在此處沒有跟特定東西相關聯的意義。

    閱讀更多
  • 改變從現在開始

    人生就像寫作,開頭一筆最難寫。有時候需要苦吟之後落筆,遺憾和不滿意處,總想能有一次機會重新改寫。可是人生沒有重來,從生下來那一刻開始就註定了不能回頭和修改。只有用心、認真地寫好了每一個詞,每一個段落,全篇才會精彩。 人生既短暫又漫長,因為當一個人的生命即將結束時,他就會覺得說,我的生命何其短暫;然而當一個人受痛苦時,他又會覺得說,人生何等的漫長,不如早些結束為好。所以,縱觀一個人的一生,關鍵往往只有幾步,甚至一步之差,追悔一生。 中國俗語有一句話說:“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一個人,今天似乎還是樣樣不缺,明天就可能變為一無所有。工作的變更、婚姻的危機、親朋的離世、或是自己健康的衰殘,往往是突然臨到,使我們手足無措,無可奈何。尤其是在當今的社會中,生活節奏快,變化大,競爭力強,讓人的心靈無可安息。又要為自己的生存、生活而掙扎,為升遷而奮鬥,並無安全感,這樣,自然內心沒有安寧。 智慧需要尋覓,尋覓一生中我們最需要的追求,希望我們能看的更長遠看到未來我們最需要的人生追求,不是利益、不是迷茫,而是最需要的信仰。 有人會說:“人死如燈滅,人一死是一了百了,死後就什麼也沒有了。”其實不是這樣,大哲學家蘇格拉底說過:“如果死後沒有生命,人生的價值和意義都無從談起。”當今的世界上充滿了罪惡和不公正,如果死後沒有生命,沒有審判,宇宙中就沒有任何正義和公道而言了。 人類的生死之謎,尤其是死後有無續存的問題,關係到每個人最切身、最根本的利益,對它的解答,是人們決定人生態度、人生目標、建立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和倫理觀的基石。正如《中國哲學發展史》一書中所說:“人死後,是否還有某種生活?如果沒有,那麼人生中的善惡還有多少意義?”而社會、人類群體對這一問題的各種解答,成為了整個社會人類文明的各種出發點和基礎。從某種意義上講,對人類生死之謎的正確理解,要比衣食住行條件的改善、工業新產品的發明等具體問題,更為現實,更為重要。 當有人問哲學家列夫˙托爾斯泰什麼是信仰時,他說:“信仰就象與人類生活相伴的東西一樣,是生活的資本。所以,當一個人做出了正確的選擇,邁入信仰的真境花園,他就獲得了最真實的生活資本”。 要想改變一個人的認識,就要改變他的思想,如今人們的思想變成了實用主義、拜金主義,也就形成互相猜忌和對立。在金錢萬能的誘導下,人們勾心鬥角、巧取豪奪、鋌而走險。孰不知,一旦人們的思想變得殘酷,就會引起社會的混亂和人類的危機。要想改變這種狀況,唯一的辦法就是使人們樹立起正確的信仰。如何才能樹立起正確的信仰呢?那就是“捨棄了應該捨棄的,抓住了應該抓住的,這個世界上還有什麼比抓住了正確的信仰更幸運的呢? 人生的價值是建立在正確信仰的基礎上的,信仰的目的就是對未來世界的正確認識和美好追求,一個人信仰的正確與否,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一個人發展的可能性。一個沒有正確信仰的人會失去把握自身命運的機會和動力。一個有正確信仰的人會為自己的信仰而調動自身的一切力量,也會把這股力量集中到既定的目標上,其知識、能力和內心世界都會得到很大的充實、提高、昇華和完美。一個人能夠樹立正確和堅定的信仰,就樹立了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生命才有意義和價值! 信仰最重要的原則就是要認識清楚人類生存中必然要遇到的崇拜誰的問題,這個問題是任何人都不能回避的,是每個人遲早都要面對的。就是那些自稱什麼都不信仰的人,其實他們也在隨時給自己樹立偶像,他們並不比面對泥塑或畫像磕頭的人高明多少。古往今來,有多少人帶著信仰錯誤的遺憾結束了他們的生命。人的生命中無論缺少什麼都是可以彌補的,惟有失去了正確的信仰和正確的人生道路,才是最遺憾、最致命的。 我們所處的時代是一個前所未有的時代,在解決了基本物質需求之後,社會大眾對精神的需求呈現出空前的渴望。各類宗教受到普遍的關注,人們迫切地希望能夠尋找到一個正確的、符合科學、符合人性、符合倫理的宗教,以便彌補自己思想的空虛和迷茫。 崇拜獨一的造物主安拉,全宇宙真正應受崇拜的主宰,能夠使人們得到充實、和諧、高尚的生活。造物主安拉造化了人類,祂賦予了人類認識、思考及理解的天性,給了人類辨別善與惡的能力和對事物自由選擇的意志。你可以選擇改變自己的人生,從現在開始不再迷茫。 每個人都會死亡,人們卻忽視了這一天的到來。 如今的人們只顧了今世的奢侈與享受,從而忽視了後世的突然降臨。你的人生末日究竟是那一天?面對這個末知數的日子你準備好了嗎? 所以,朋友!將來如何,完全在於我們今天的選擇,選擇改變我們的人生態度,改變我們的生活方式,改變就從現在開始!

    閱讀更多
  • 穆罕默德先知的生活簡介

    穆罕默德先知的生活簡介 伊斯蘭告訴我們世界上只有一位主宰,他就是安拉,中國稱呼為真主。他創造了萬物,在宇宙和世界上他是至高的,沒有任何東西和他相似,也沒有任何東西可以和他比擬。安拉創造了人類之後,就派遣使者引導人類,在每個民族中都派遣了使者,號召他們崇拜獨一的安拉。所有使者都是誠實可靠虔敬的,教導並遵循正道的,傳達安拉為之派遣他們的一切,沒有隱瞞也沒有改變,更沒有增減絲毫。安拉先後派遣了許多使者,如易蔔拉欣,伊斯哈格,耶爾古柏,優素福,穆薩,爾薩等等,安拉最後派遣的一位使者便是穆罕默德。穆罕默德是主的最後一位使者,他以《古蘭經》和自己的言行,告訴我們伊斯蘭的完整意義——這便是要我們信服主的意旨。 穆罕默德於西元570年8月20日,在阿拉伯的麥加誕生。穆罕默德經常在麥加附近的希拉山洞裡沉思,當時,人們對於良好的德行毫不重視,但是由於穆罕默德的崇高品格,所以大家都賞識他,尊重他,並公認他為最值得信任的人。穆罕默德經常在希拉山洞中沉思有關人類的基本問題,也想到了宇宙,它的主宰,以及人類和他的關係。他不相信世界上有這麼多的神,也不相信那些由人手造成的石制或木制的偶像會有處理世人俗務的權利。穆罕默德在沉思中,只信仰獨一的,全能的,至上的主。 穆罕默德四十歲那年,他又在山洞中沉思,忽然他聽到一個強有力的聲音向他命令:“你宣讀吧!”這就是第一次降世《古蘭經》,是由天使哲不依賴所帶來的。經過這次啟示不久,真主再次差哲布依賴天使告訴穆罕默德,使他知道自己已被真主選作宣揚真理的人,要他向迷途的人類指示正確的道路。從此,他默默地開始了他的傳教工作:宣揚真主是獨一的;號召人們歸順主的道路;告訴人們崇拜偶像的荒誕和每個人無可避免的審判日,在這個日子,每個人必須將生平所作所為向真主作交代。有關真主的獨一無二,《古蘭經》這樣說:“你說:他是真主,是獨一的主,真主是萬物所仰賴的,他沒有生產,也沒有被生產,沒有任何物可以做他的匹敵。”(古蘭經第112章) 穆罕默德默默地、耐心地開始宣傳工作,他首先在自己的親友之間宣揚教義,他在麥加宣教13年,然後遷至麥迪那宣教10年。經過23年的宣教,在伊曆十年,差不多所有的阿拉伯人都漸漸的成為穆斯林,甚至那些不接納伊斯蘭的人也都在和平,安全及保障下生活,正如《古蘭經》中所說:“宗教絕無強迫”(第二章256節)穆穆罕默德于伊曆十年完成了最後的朝覲,穆罕默德以最後的宣講來完成他的使命。他強調:真主獨一,相信天經及最後審判日的來臨,尊重婦女和不可侵犯他人的生命財產。他接受了真主最後的啟示:“今天,我已為你們成全你們的宗教,我已完成我所賜你們的恩典,我已選擇伊斯蘭做你們的宗教。”(古蘭經第五章三節) 穆罕默德的一生,正是實踐《古蘭經》的一生,他是所有人的楷模,樹立我們依遵的正路。穆罕默德完美的一生,正好作為我們生活的明燈,卓越的典範。他改善了人類各方面的行為,他是真主的使者,他鋪下了一條拯救世人的路。《古蘭經》中說:“希望真主和末日,並且多多紀念真主者,你們有使者可以作你們的優良模範。”(古蘭經第三十三章21節)《古蘭經》提及穆罕默德的高貴:“真主的確憐憫先知,他的天神們的確為他祝福。信士們啊!你們應當為他祝福,應當祝他平安!”(古蘭經第三十三章56節) 最後,讓我們祈求真主,感謝他賜予我們智慧和力量,以便跟隨真主的最後使者——穆罕默德聖人所指引的道路。

    閱讀更多
  • 穆斯林為什麼不吃豬肉

    穆斯林為什麼不吃豬肉 提到穆斯林,很多人都知道的就是他們不吃豬肉,至於穆斯林為什麼不吃豬肉,卻不是很多人所了解的。要想徹底的明白這個問題,就要知道一個概念,那就是界限感,這是時下很流行的一個詞語,凡事要有界限,要有規矩,這是人人都信奉的原則,俗話說,要有所為,有所不為,那麼在穆斯林看來,凡事都有“為”和“不為”,凡事都有“界限”,生活中大到對造物主的崇拜認識,小到吃喝拉撒,都是有規矩,有界限,有原則。不吃豬肉,就是穆斯林在飲食方面的一個界限,一個規則,偉大安拉在古蘭經中說 : “他(指安拉)只禁止你們吃自死物、血液、豬肉,以及誦非安拉之名而宰的動物。”(二章∶一七三節)。 這段經文,就是這個界限的來源,安拉告訴我們不能吃豬肉,這是一種界限,一種考驗,一個人信仰伊斯蘭,就要付諸於實踐,怎麼表明你信仰了?那就是是否按照造物主的指導生活,造物主對飲食方面的指導就是,不能吃豬肉,自死物,血液,這是穆斯林不吃豬肉的根源,那就是接受安拉的指導,接受安拉指導的規定。 人們在世間一定要遵守一定的界限,沒有人是沒有界限的,有人吃豬肉,吃很多東西,那麼吃“嬰兒湯”肯定就難以接受了,這是人為自己制定的規則,但是穆斯林看來,人是安拉創造的,應該遵循安拉製定的最符合人性的規則,很多時候安拉製定的規則裡面是富含智慧的,儘管這種智慧每個時代的人能夠認識到,感受到的程度大不相同。 很多人往往將不吃豬肉解釋為豬肉很髒,的確豬肉豬是牲畜中最不愛清潔的東西,不像牛羊樣選擇食物,因此,一般的豬,常害各種疾病,故豬肉是益少害多的。古代的中國醫學家一致承認豬肉是許多疾病的根源,但他們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現代的醫學家,借顯微鏡等科學儀器的幫助,進一步證明了豬肉中的寄生蟲是許多疾病的根源。伊斯蘭教禁止吃豬肉,有著清潔衛生含義,因為伊斯蘭立法的一個前提是維護人類的利益,安拉禁止的事項當然是對人類有益的,是為了人類的利益而去禁止,比如禁止飲酒、賭博都是如此。但這絕不是安拉這項命令的全部奧義所在。 或許有人質疑,為什麼我們祖祖輩輩吃豬肉還那麼長壽?高溫消毒後的豬肉不就可以吃了嗎?之所以有這樣的質疑,是因為沒有深層的理解這一原則背後的含義,那就是人活著要有界限,要有規則,世界有很多規則,沒有人可以逃離規則而生存,那麼我們在世間生活,不能離開人類製定的規則,那麼造物主制定的規則是更需要遵循的,當然這個的前提就是我們認識到造物主的存在,創造我們的造物主,最了解人類,也制定了最符合人類的規則。宇宙不是徒然的存在,而是來自於造物主的創造,創造物主創造了萬物,人類也來自於造物主的創造,同時造物主給了我們生活的指導,其中的指導之一就是不吃豬肉。所以穆斯林不吃豬肉。  

    閱讀更多
whatsapp icon